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他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达芬奇是一个穿越者”
2019年5月2日文艺巨匠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他的离去正如他最钟爱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所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博学、多才、杰出这些词语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人们也无法用一个名词去概括他,于是他拥有了一串头衔: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数学家等等。有人不禁怀疑,达芬奇是一个穿越者。
“会行走的人体百科,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
从《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开始,众所周知他是个画家。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作为一个七弦琴弹得出色的音乐家从米兰出道被大众熟知。从他遗留后世的手稿中,可以发现他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他对解剖学、光学、地质学、建筑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他钻研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同他的艺术作品一样给人类以启迪。他长达15000页的笔记与绘画全是融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纪录,在理性思路流淌的间隙不时迸发出带有天才般火花的哲理句子。从他身上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辅相成与和谐共进。
“艺术上的天才造诣”
比如隐晦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迷之画作《蒙娜丽莎》和形神兼备的《抱貂女郎》。
图:《蒙娜丽莎》
画面是一位端庄的少女,抓住她一瞬间微笑的表情,表现出她微妙的心里活动,肖像以柔和的色调、细腻的手法刻画了少女的脸部、颈部和手部。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也呈现出不可侵犯的尊严。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揶揄。
图:《抱貂女郎》
此幅精美的肖像画,描绘了气质高贵、外表文静的切奇利亚·加勒兰妮,她是米兰的多维哥·史弗萨公爵的情妇。运用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她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脸庞,怀中抱着的毛色光润、形态逼真的白貂使画面生动了起来。白貂在这里取其象征意义,成为他的个人化身,达芬奇的肖像画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而得到世人的推崇。
“他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
达芬奇即使跨其他领域,也是巅峰的存在。从凡人到天才,他的探索力越烧越旺。在建筑方面,达芬奇是建筑师、规划师和工程师于一体的建筑全才。可以说,要是没有达芬奇,建筑史进程可能会改变。
图:《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布拉曼绘制,暗指左一为达·芬奇
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墙体裂缝成因的人,还设计过起重机等建筑建造的机械。作为建筑师,他为伊斯坦布尔设计过超前的拱形桥,但由于施工难度大,造价高,直到2001年才建成。
图:达芬奇手稿
达芬奇曾和多纳托·布拉曼特、弗朗切斯科·迪·乔治一起设计了米兰大教堂的新穹顶塔楼。这是一个哥特风的塔楼,设计难度在于它位于教堂脆弱的结构交叉处,这让很多建筑师都铩羽而归。而达芬奇设计的拱形扶壁系统,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城市规划,达芬奇有突破时代局限的规划构思。当时知名工程师乔吉欧·马丁尼编撰的《论建筑、都市和军事工程》,13岁的达芬奇通过自学,掌握了其中的深意。
图:达·芬奇为意大利城市伊莫拉所做的城市规划
达芬奇有一个“理想城市”构思,一座叠加的双层城市。在城市里,建筑每层空间的建设都需要不同的条件:宽阔尺度、通风良好的道路和密集且纯净的流动水网络。
图:达·芬奇理想城市居住样式
世间任何事情都很容易让达芬奇着迷。难得的是,他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了极致。
图:达·芬奇机械装置手稿
作为唯物主义者,达芬奇反对光说不练。他鼓励大众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而不是听信别人说。他曾说: 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同时,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他借着这一逻辑结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观念。
图:《自画像》
无论在哪个时代,达芬奇的精神永远适用。
他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
内容/来源网络
编辑/stylgraph整理编写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