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ano Design Week|2020年色彩趋势
2019.4.09-4.14 米兰设计周已经落下帷幕。在这场家具与家居设计领域的顶尖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与设计品牌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布新品。米兰设计周也自然成为了引领设计趋势的风向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对展览中家具、灯具、日用、家电以及交通工具这些展品的分析,总结出2019-2020产品设计色彩趋势有几大类:糖果色、莫兰迪色、香槟色、金属色、渐变色,黑白两色,柠檬黄,南瓜红,紫红色以及天空蓝等,从而激发设计师的色彩搭配灵感。
糖果色
▼
在去年,设计师们已经开始偏向使用鲜艳、大胆的高饱和度色彩。这种趋势在今年和明年将会变得更加流行。但是这类色彩将会变得更加柔和,轻盈。运用缤纷糖果色的产品朝气十足,极具个性与趣味,能让整个空间立刻亮眼起来。
图:意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人工智能设计的椅子A.I
法国设计师:Philippe Starck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椅子“A.I”。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尝试,推动人类创造思维能力和人工智能自主学习能力的结合,从而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关系,人类将发现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得到了放大,从而提高了人类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该款椅子有五种颜色可供选择。锈橙色、开心果绿、雪青色三款明快色彩以及基础色白色和香槟色。可以符合各类人群的审美偏好。
图:意大利灯具品牌Flos与荷兰设计工作室Formafantasm合作推出的吊灯WireLine
珊瑚色是一种来自自然界的色彩,在海底珊瑚礁群中、在黄昏时的天空中你都能找到。它展示出大自然色彩中迷人、亲切而具有活力的一面。它比橘色更柔和,比粉色更活泼,甜而不腻、暖而不燥的调性使之充满了无限生机,象征着满满的期待与美好,给人一种十分舒适、愉悦的感觉。这种存在金色基调上的珊瑚色介于粉色和橙色之间,富有活力和朝气,可以用柔和的方式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鼓舞人心。
莫兰迪色
▼
莫兰迪色系摒弃了张扬的色彩个性,他在每个颜色都融入了适度的灰色和白色作为调和,将原本浓郁艳丽的色彩转化为优雅高级的灰色质感。大家都会觉得高级灰给人一种性冷淡的感觉,但其实不同的色彩加入了高级灰之后,整体的画面充满了温暖和舒适,而且更耐看。将这种色系运用于产品配色中,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群体的不同审美。今天,这股莫兰迪色仍然没有削减的迹象。
图:Organico项目的大麻纤维家具系列
德国设计师:Philipp Hainke
运用了豆沙绿、雾霾蓝和暗砖红三种颜色,与大麻纤维这种天然材料相映衬,凸显出这套家具的平和自然。
图:英国体验设计机构Layer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Nio设计的智能电动滑板车Pal
运用了雾霾蓝和杏黄色的对比色搭配,不仅能凸显出Pal作为交通工具的活力与动感,也能适应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环境氛围。
香槟色
▼
香槟是一种酒,它的酒色,很独特,顾以香槟酒命名了这种颜色,称为香槟色,比橘色略浅一点,有点暖暖的感觉也可以有点清透的冷色感觉。也正是这种色彩的特性,香槟色的搭配有种高贵,高雅的感觉。
金属色
▼
金属质感总是透着一丝闪耀和光芒,从2018年持续流行到现在,预计2020年将会延续。金色华贵,银色冷峻,各有千秋。铜加上一点点金,俗称“黄铜色”。黄铜色比金色低调,比银色温暖。适合任何家装风格,并提升整个空间的质感。当金属色与光线形成反射后,更能营造出梦幻绚烂的视觉效果。
图:家具品牌Montana的Pantonova座椅
设计师:Verner Panton
Pantonova座椅系统保留了钢材原有的光亮银白色,让座椅本身充满精致感和未来感。如雕塑般的结构造型,和模块化设计使得它在座椅设计史上保持着标志性的地位。Pantonova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弧形框架,由一定长度的弯曲钢制成。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引人注目的几何形状,包括圆形、波浪形和S 形。椅子有两种表面处理:天然镀铬或涂漆。配有皮革,天鹅绒或Kvadrat 面料的垫子,有八种颜色可供选择。
意大利家具品牌De Castelli 在米兰设计周期间推出2019 年新品,包括一套模块化桌子、一套抽屉、一个柜子和一系列模块化书柜,都是氧化金属产品。
图:Babele 书柜
图:Pandora抽屉
设计师:MartinelliVenezia Studio
受到圆柱形花瓶原型的启发,Martinelli Venezia Studio 的Pandora 抽屉单元被描述为现代化的宝箱,有黄铜和不锈钢两种,包括抛光、拉丝、氧化和划痕饰面,图腾式单元可以用一到六个抽屉制成,使它们可以用作储物桌、床头柜或者抽屉。
图:Alchemy 边桌
由意大利设计工作室Stormo 设计的模块化Alchemy 边桌设计用于不同配置。方形、矩形和圆形顶部采用氧化铜、黄铜和铁片制成的各种彩色饰面。凹形底座由抛光不锈钢制成。
图:Tako柜子
设计师:FilippoPisan
由Filippo Pisan 设计的Tako 柜子刻有由人字形组成的微妙方格图案。简单的矩形设计有悬挂式和独立式两种版本。De Castelli 表示,这些新品通过他们的实验方法结合在一起,即“聚焦几何,体现色调,强调质感”。
渐变色
▼
渐变色趋势并未减退,绝对是2019-2020年的不错选择。但是相比于去年强烈、大胆的霓虹渐变色,运用于今年产品设计领域的渐变色更加柔和,能与大多数装修风格和谐搭配,从而消费者的群体会越来越多。在2019年米兰设计周期间,日本著名家具品牌ADAL推出了名为“Look Into Nature”的最新家具系列,包含躺椅、长凳、沙发、边桌以及墙面装饰等多件家具。其造型与材质的灵感全部是从自然世界中汲取的元素,例如瀑布、洞穴及群山等等。创立于1953年的ADAL一直致力于建立自然环境与人居空间的联系。
图:日本家具品牌ADAL设计的Water Flow长凳
“Water Flow”拥有两种不同的渐变色设计,从紫红色过渡到草绿色,或从橙红色过渡到水绿色。同时“Water Flow”拥有两套不同的图案设计,一种保持了蔺草编制后的原有纹理,一种将长方形编织图案缝制在席面上。两种色彩和两种图案交叉组合,混合出多种席面设计方案。
图:丹麦视听品牌Bang&Olufsen的视听系统Beovision Harmony的扬声器
扬声器面板的主打配色白橡木色款则通过宽窄不同的木材条和金属条的有序排列,在视觉上呈现出前卫又高端的金属渐变色彩。
黑白两色
▼
黑白两色,它们是最简单的颜色。却有最神奇的意义。白色,是属于晨的颜色。它很活泼,很快乐。看到这种色彩,心里都很舒心。有一股高贵的气质。黑色,是属于夜的颜色。不需要任何华丽的外表,古朴总透露着点点神秘。和白色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们很忧郁,有一股华丽的气质。而两者搭配在一起能形成鲜明对比,现代简约。因此,在2019-2020年,黑色和白色这两种经久不衰的颜色会继续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设计中。
图:墨西哥设计品牌Studio davidpompa打造的Origo系列灯具
通过将火山岩和乳白色玻璃两种材质结合在一起,探索了物质性与纹理的概念,从而创造出两种截然相反元素的互补组合。乳白色玻璃下发散出的柔和光线照射到火山岩的独特纹理之上,揭示出石材的天然表面。这一系列名字来源于拉丁文中的“origo”,这个词语描述了宇宙的起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以及轴线的交叉点。总的说来,设计者希望利用这一系列作品传达出光明与黑暗的的概念。火山石的黑色象征着“影”,玻璃的白色象征着“光”。一黑一白形成强烈对比,强调了光与影之间的基本关系。
图:Zaha Hadid Design为德国瓷器制造商Rosenthal设计的Weave系列
有白色、黑色两色可供选择。黑白两色的运用让这款花瓶呈现出素雅而又低调的风格,具有东方韵味。
柠檬黄
▼
柠檬黄又被称为淡黄,是一个高饱和度且明亮的色彩,给人活力四射、热情高兴的感觉。柠檬黄鲜艳的色泽被广泛的运用于家居饰品、家居涂料、食品外包装、化妆品等领域。
南瓜红
▼
南瓜红的颜色是根据我们吃的南瓜调制出来的,所以叫南瓜红,它是介于红色、棕色之间,继承了两种颜色的优点:显白、耐看、时髦。
强烈的色彩穿透力使得南瓜红明艳并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感染人心,在提亮视感感官的同时,让人有一种高级的时装质感,不像普通黄色那样单薄,也不像橙色那样一味寻求光亮,所以说,橙色并不是南瓜红,橙得发红而且带有一些明亮色彩的颜色才是南瓜红!南瓜色它比黄色红,比橙色亮,看着就喜庆,但又是十分高级的色彩!
紫红色
▼
紫红色是纯紫色+玫瑰红而得到的颜色。从紫色到红色的渐变中间就是紫红色。
天空蓝
▼
天空蓝是蓝色中最为生机勃勃的色彩,你可以尝试着运用蓝色来装扮自己的家,它会让家洋溢着浪漫主义风情。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都能体会到蓝色气息给主人带来的悠然自得的情绪。
米兰设计周时尚玩转居家色彩,这些色彩在今年有着全新的诠释和演绎。它们被应用于不同种类的产品。糖果色适合年轻群体的审美,青春,张扬,个性。莫兰迪色拥有超高的可塑性,开始向交通工具设计领域蔓延,来体现这类产品极具动感和活力的特征。香槟色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应用于各种家居配色,有种清透,高雅的视觉效果。金属色已经不单单在灯具设计中运用,如今家具也将使用金属色,大面积的金属色运用让家具更加前卫和抢眼。渐变色的应用则从日用产品转移到家具和家电中,这两类产品通过材料变换或工艺技术实现奇妙的渐变效果。黑白两色符合各类人群的审美需求,并且顺应极简主义风格的大背景。柠檬黄给人于活力,欢快的视觉感受,在很多家居中与淡色系,灰色系的家居搭配,有眼前一亮点缀的效果。南瓜红给人感觉不张扬,低调而精致。天空蓝有着浑然天成的高雅,也有着生机盎然的灵性。
内容/来源网络
编辑/stylgraph整理编写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