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3908589
Share
分享

Suzhou Museum | 邂逅光与影的世界

日期:2019-11-26 访问:1323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blob.png

 

21世纪到来后,贝聿铭再次回到中国。苏州博物馆称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blob.png

 

"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虽然基因传统,表现上却十分前卫,却一点也不显得造次。这正是贝聿铭追求的,“建筑不能与自然争美,有了建筑,风景美应更加显露出来。”

 

blob.png

 

经过贝聿铭的设计,整个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与其周围环境无比协调。从曲折小路到花园池塘,从八角茶亭到灰瓦白墙,到处可以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

 

blob.png


 

让光来做设计,邂逅光与影的世界

 

“让光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先生的名言,苏州博物馆在苏州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中,融入现代的表达方式。几何、线条的大量应用,让光线与空间结合,光线经过遮光条的调节,变得更富艺术性;而光线经过过滤产生的层次变化,仿佛让光线流动了起来,妙不可言。

 

blob.png

blob.png


 

与其说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更像是精致的江南园林。贝聿铭摒弃了繁复的形式,将传统园林的精髓:“借景”、“框景”等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对空间和布景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每扇窗内都是随着四季更迭的画卷。

 

blob.png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苏博新馆精华之一,在主庭院的山水园。贝聿铭煞费苦心,将中国古典山水画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加上来往的行人,打造出3D立体水墨山水的意境。

 

blob.png


大面积的水池像极了水墨画中的“留白”,清晰的轮廓倒影水中,笔断意连,浑浑然延伸无穷。仁者至此乐山,智者由此乐水。

 

blob.png


 

他先从全国各地挑选石料,然后把巨石切割成片,多次燃烧,以求制造出阴影、立体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贝聿铭亲自调整设计每一块石头的位置,使石片高低错落的放置于墙前,在万里无云的晴日,以蓝天为背景:纯净的白墙和线条、写意的假山和古树、清澈的池塘和游鱼,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画”。

 

blob.png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在开馆仪式上,他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blob.png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合照

 

blob.png


 

如今,这位“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已经离我们而去,而他留下的独具美感的建筑将一直提醒人们,他是多么传奇与伟大。致敬大师贝聿铭,怀念他一生的建筑作品!

 

 

 

 

内容/来源网络

编辑/stylgraph整理编写

版权/原作者所有

 

 

 

 blob.png